副标题#e#
在认定互联网是自己必须清理的污水池时,社交应用 Instagram公司首席执行官Kevin Systrom正身在迪士尼。那是去年6月,正逢吸引各路社交媒体大咖的年度网络视频交流会VidCon,Instagram在迪士尼乐园举行一个私家活动。
在认定互联网是自己必须清理的污水池时,社交应用 Instagram公司首席执行官Kevin Systrom正身在迪士尼。那是去年6月,正逢吸引各路社交媒体大咖的年度网络视频交流会VidCon,Instagram在迪士尼乐园举行一个私家活动。Systrom和一些Instagram平台上的红人会面。他们谈笑风生,举着手机互拍。但这些网红也有些情绪低落。Instagram平台本该是人们自我表达的开心乐园。可是,看到自娱自乐的帖子底下充斥嘲笑、羞辱、骚扰的评论,那些希望表达自我的人又做何感想?在这方面,Instagram其实有点像迪士尼乐园,七个小矮人会因为自惭形秽而时不时冲着白雪公主大呼小叫。
那次聊天之后,Systrom蹲在一众网红中间,用Instagram的Boomerang应用录制了一段循环播放的视频。那是一段活力四射的影像,从中可以看到大约20个年轻人摇摆身体、挥手、点头、微笑。在视频画面的右下角,有位姑娘将自己两个膝盖相互磕碰,挥动手臂,动作像在做蛋奶酥的时候敲鸡蛋。
Systrom把这个视频发到Instagram。帖子最开始的评论是一颗心形的表情符,有人一连串赞叹,有人回复“好有趣!”。但很快,和网上常见的帖子一样,评论区慢慢变了味,特别是在网友的注意力集中在屏幕右下角的姑娘之后。帖子下面出现诸如 “别合上啊,等下嘛,等等,张开腿,宝贝”、“婊气”、“俺滴口水啊”、“小妞”、“让大爷爽一下”、“要爽一起爽”、“前排插队”、“姐们你还是找个窗户一头跳下去好吧”这样不堪入目的评语。很多评论里夹杂着西瓜摸样的表情符。在不同留言的语境里,它可能带有种族主义色彩或者性意味,也可能暗示想约炮。评论里竟然有最近死灰复燃的极右翼分子蠢蠢欲动,他们一再高呼“谁的命不是命”。还有评论给了一条阿拉伯语的链接,指向一个介绍在迪拜有什么经济发展机遇的网页。有位用户干脆留言,请Systrom关注他:“加我好友哦@kevin。”也有少数胆大的人趁机向Systrom吐槽:“把时间顺序还回来!”他们是指Instagram公司最近改变了帖子的排序方式,不再按发帖的先后顺序排,而是根据帖子的相关性呈现。
Systrom现年33岁,瘦高个,一脸短胡茬。他沉着冷静,和人握手时一派和气。虽说现在已经有亿万身家,但他看上去有些另类,并没像其他硅谷企业家那样,打造商界英豪的人设。他不玩游艇,也不打政治牌,不去走访第一批开始初选的州,更没有用一纸保密协议疏远曾经并肩创业的伙伴。Systrom个人在Instagram上发的推送内容基本上都是汪星人、咖啡、自行车、咧嘴笑的名人。几年前,硅谷新闻媒体Valleywag曾夸张地比喻他的声音单调乏味,说就像“一个人宣读自己的讣告”。后来他说话流畅多了。批评人士说,如果说他有过败绩,那应该算是,他和Instagram的联合创始人Mike Krieger太早把公司卖给Facebook了。两人从斯坦福大学毕业没几年成立了Instagram,公司很快走上正轨,问世第三年就作价10亿美元卖给Facebook公司。另一家曾引起Facebook公司收购兴趣的初创公司Snap如今市值已约有170亿美元。
Systrom素有善名。他不但引以为傲,而且将这视为Instagram公司的一大优良遗传因子。2010年公司诞生时,他和Krieger就自己动手,删除令人厌恶的评论。他们甚至亲自封杀一些用户,Systrom称这种行动为“修理网上的引战者”。Systrom指出,Krieger“始终笑脸迎人,总是待人和气”,还自称一举一动都以妻子为榜样,她是“你会遇到的最好的那种人”。从个人Instagram账户的帖子里也能看出,Systrom的确希望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人。
因此,从VidCon回到Instagram公司位于Menlo Park的总部之后,Systrom告诉公司同仁,他们有了一项新的使命——把Instagram打造为社交媒体的乌托邦、最美好的网络平台。为此,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师需要集思广益,悉心研究。从VidCon归来后,Systrom在Instagram平台上发的第一张图片是家里自制的一些饼干,是在美国独立日前一天发布的。
看到照片里可人的圆饼,注册名为streamlinedude的用户居然评论:“这些东西圆滚滚的,像你妈妈。”还有个名叫Juliamezi的用户神叨叨地留言说:“你要是不读这条就会送命。”后来,她又在这话后面加了有点莫名其妙的一句:“如果你不在20张照片里发这个,我会永远睡在你旁边。”
按照传统思维,技术平台并非不偏不倚。它们的设计和架构在鼓励人们做出一些行为,它们的程序算法甚至控制得更多。在这些平台,我们可能觉得像在划自己的船,平台是河,算法是水流。
Systrom领导的公司为全球7亿用户服务。他意识到,自己仿佛一位乐善好施的独裁者,统治着一个人口是美国两倍多的国家。他做的选择影响着公司全体用户的生活,其中有些是没有安全感的青少年,有些是善于自我调整的成年人,有些是广告商,有些是和一堆恶言恶语周旋的流行歌手。
去年7月中旬,也就是在VidCon闭幕不久,Systrom就面临着这样恶毒的网评灾害。那个月月中一周内,美国乡村音乐小天后Taylor Swift与前男友兼音乐人Calvin Harris、另一位流行女歌手Katy Perry以及知名嘻哈歌手Kanye West之妻、名媛Kim Kardashian先后在网上交锋,败下阵来。Swift被指对感情、对友情不忠。她的Instagram页面很快开始变得像美国国家动物园里的爬行动物聚集地。她的帖子下面几乎全是可怕的蛇形表情符,有些是一群蛇垒着蛇、有些是无数蛇密布,再不就是用猪的头像替代蛇来攻击她。但此后仿佛一夜之间,这些可怕的蛇开始销声匿迹。没多久,Swift的帖子又回到了她过去最喜欢的样子:全是她和美女朋友穿着漂亮泳装的靓照,评论都在夸她看上去多美。
这样的变化不是巧合。因为之前几周,Systrom率领团队静悄悄地立起了一张过滤网,它能自动删除用户帖子下面的某些词语和表情符。Swift帖子下面的蛇就是滤网第一批绞杀的目标。那年9月,Systrom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这一功能。只要点击一个按钮,用户就能“隐藏不当的评论”,屏蔽一些Instagram挑选的敏感词,包括带着种族主义色彩羞辱人的词语和破鞋这样骂人的脏话。用户还可以添加自定义的屏蔽关键词,甚至自定义的表情符,比如蛇。
#p#副标题#e##p#分页标题#e#
Instagram工程师的行动才刚开始。一个月后,Instagram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工具,它们简直像给用户的手机植入了一个能感同身受的高中教导主任。假如用户输入自杀这个词,首先会看到一些小对话框,上书“如果你碰到什么难事,我们乐意帮忙。”接下来出现一个提供支援的屏幕,其中包括一个防止自杀的服务热线电话号码。又过了两个月,到了去年12月,Instagram公司授予用户关闭特定帖子一切评论的权力。当用户希望自言自语,不想与别人对话,就能这样设置。
愤世嫉俗的人可能会说,这些改变不仅仅对用户的身心有益,对Instagram公司的生意同样有好处。广告商喜欢在言论积极向上的地方砸钱做广告,名人也喜欢不会被冷嘲热讽的平台。只有在自己感觉安全,父母也不会要求关掉手机的网络空间,年轻人才会把个人言论公之于众。
而如果你和Instagram公司上下的员工交流过,就会感到,这场“整风运动”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行动,并不是单单瞅准了自己的荷包。主管Instagram公共政策的Nicky Jackson Colaco谈到了自己的孩子,还有许多第一次在Instagram上体验社交媒体的青少年。她说:“我觉得我们要说的是,我们希望身处不一样的环境。”
但要是仅仅像删除蛇形表情符那样解决相对简单的技术问题,Instagram公司还无法创造一个“清洁”的网络世界。于是,在去年秋季发布一系列产品后,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师开始啃一些复杂得多的硬骨头。
试图根据推理剔除网上的语言垃圾早就是人类有心攻克的难关。多亏了人工智能,现在机器能更好地做这项工作。去年6月,大概就在Systrom参加VidCon期间,Facebook公司宣布自行开发了一项工具,帮助电脑理解人类语言的意思。Facebook公司的那套系统名为DeepText。它的理论依据是一种名为词嵌入的机器学习理论。碰到一个新词的时候,DeepText会设法通过那个词前后的词推测它的意思。如果一个西瓜摸样的表情符周围总是有一些右翼话题的词,那它就应该带有右翼倾向的意义。这个分类引擎分析的数据越多,就越聪明。它和人类一样,也需要花时间学习。不同于人类的是,它不会筋疲力尽,也不会因为在一行话里72次读到同一个有淫秽意义的词,就心情低落。
不妨把DeepText看作一个成年人的大脑,此人失去了所有的记忆,现在要全力以赴完成一切人类交来的语言学工作。Facebook公司实质上在冰箱里存满了这类毫无记忆内存的大脑,把这个冰箱的支配权交给了自己的工程团队。工程师们教有些大脑辨别一个简讯功能Messenger的用户是否需要叫出租车,教另一些大脑指导用户利用市场功能Marketplace出售自行车。
经过了解DeepText,Systrom认识到,他手下的工程师也可能迎战Instagram平台上的垃圾信息。不过首先,就像小孩子学习人类语言一样,需要一些人教导机器人。于是,Systrom召集了一批人马,筛选Instagram平台上海量的脏话、哗众取宠的词语、恐吓威胁人的低级用语。
这些Instagram员工将所有言论分为垃圾和非垃圾信息两类,然后把这些分类的信息一股脑丢给DeepText。学习了解这些类别之后,机器开始拟定规则,分辨迪拜相关的帖子有无真正的经济效益,有的回复是来自朋友还是希望得到用户关注的自动程序留言。在DeepText能足够准确地辨别垃圾信息后,工程师进一步推动工作。Instagram去年10月低调地发布了相关产品。
而后,Systrom有了一个更需要精心策划实现的设想:Instagram公司能不能用DeepText理解语义刻薄的评论?除了露骨的猥琐言论和机器人自动设定的互相关注评论,人工智能能否学会剔除意义更含糊的内容?比如“姐们你还是找个窗户一头跳下去好吧”这种话,我们听起来当然不怀好意,但它并没有包含任何特别有敌意的字眼。又比如“别合上啊,等下嘛,等等,张开腿,宝贝”这句话。它让听者恶心,可电脑能品出其中的意味吗?“这些东西圆滚滚的,像你妈妈。”这种粗俗的话太离谱。但要是它出自你儿时的朋友之口,对方真心欣赏你母亲做的德式饼干,可能这话还会打动你。
其他社交媒体公司也曾努力辨别垃圾信息,但Instagram让整个平台对用户更友好的新计划更宏大,显得更雄心勃勃。Systrom指示团队迎难而上。
Instagram是一家比较小的公司,只有大概500名员工。均摊下来,每位员工要负责公司150万活跃用户。训练人工智能机器做善恶言论辨别的团队规模也很小。去年6月我去参观Instagram的是偶,那个团队约有20人,成员分散在站立式或者坐式的办公桌前工作,周围是散落各处的纸巾盒。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年轻,整个团队看上去成员背景多样。一位带着头巾的女士坐在一个白人小伙旁边。小伙子身穿美国棒球大联盟旧金山巨人队球星Tim Lincecum的纪念球衣。他们的工作是仔细品读评论,判断是否符合Instagram的社区指导标准,是否像Instagram的一位发言人所说,“精神上”一致。Instagram早在2012年就草拟了第一版社区指导。它相当于这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宪法。大众可见的社区指导相对比较简单,篇幅只有1200字(一言以蔽之,始终尊重他人,穿好衣服。)可对于评估网站言论的Instagram员工来说,他们要使用的社区指导长得多,而且有一套隐而不宣的标准。他们要用那样的指导判断哪些评论不错,哪些性质恶劣。Instagram有几十名做这类工作的评判者,他们全都至少会两种语言。他们分析的评论超过2亿条,每条评论都至少要经过两次评估。
即使在处理看上去最无礼的词语时,语意的微妙差别也很重要。管理评估者的Instagram内容运营总监James Mitchell说:“如果你用N开头的词诋毁别人,那我们平台肯定不允许。但有些情况是例外,比如你把它用在自我参照的表述中,或者你复述一个故事,或是回顾自己被歧视的一段经历。”
评估者将数据分门别类以后,四分之五的分类后文本内容将输入DeepText。经过学习所有评论,机器会归纳总结数据中好评论与怀评论的各种模式。最终,通过与DeepText合作,Instagram公司的工程师会制定一套规则,用以辨识负面的评论。这些规则辨别的依据是用户发贴的内容,以及发贴者和评论者的关系等其他因素。Instagram还运用工程师内部称为“karma分数”的指标,用它来评判用户过往帖子的质量。然后,这些规则会在剩余五分之一未输入DeepText的数据上测试,看机器与人类的评估有多一致。
#p#副标题#e##p#分页标题#e#
机器会给每个评论打分,分值最低零分,最高一分,比如0.41分、0.89分。这代表Instagram公司有多大把握认定相关评论不当。分数越高,评论的影响就越坏,得分超过了一定水平,评论就要被删掉。Instagram公司调整了机器评分系统,允许它有1%的误判率。这意味着,在机器删除的评论之中,有1%是人类评估员会手下留情予以保留的。
有时,用机器可能是解决问题最纯粹的方法。人类饱受偏见和矛盾之苦,容易作茧自缚。电脑没有感情,不存在这方面的羁绊。但机器只有在它们依托的规则无误时才会表现良好。今年早些时候,文本分析公司Luminoso的首席科学家Rob Speer基于词语嵌入设计了一套算法,尝试理解人们在文本帖子里传递的情感。他把这套算法用在食客对餐厅的点评上,意外地发现,墨西哥风味的餐馆全都表现不佳。这个结论把Speer难住了,他只好深入分析数据。因为事实上,顾客喜欢墨西哥食物,只是他用算法设计的系统认为他们不喜欢。最终,Speer找出了症结:“原因在于,系统通过网上的内容了解墨西哥这个词的意思。”他解释说,由于墨西哥一词在网上往往和非法这个词有关,所以对程序算法来说,出现墨西哥就不是什么好的意思。
我给Systrom讲了这个故事,他当即表示:“听起来太可怕了。”接着他指出,Instagram公司不会依据那样的算法来评分,分数会根据人类评估员的判断来打。但有没有可能评估员也有某种形式的偏见?以那个穿Tim Lincecum球衣的小伙子为例,他会不会看到别人对高个的女士讲脏话特别敏感,对别人冲矮个女士的脏话相对没那么敏感?他会不会觉得谁的命不是命相关的话题讨人厌?或者给说这类话题的人更多自主权?即便是在Instagram公司办公室工作的评判者,他们的偏见也是积少成多的。只消电脑上点一点鼠标,他们就能决定一个滤网的偏见,而这个滤网协调着一个7亿人所处的网络世界。
从去年6月产品上线至今,用户看来都是合理的正面反馈。实际上很少有人注意到Instagram公司的滤网产品。但它并非无懈可击。比如它难以辩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指代不同事物的词。它屏蔽了含有fag一词的句子,以为说到fag就是蔑称男同性恋,其实这个词在英国俚语里是指香烟。它屏蔽了用户新开账户里的“你需要查一查自己的体重指数”这句话,却给已认证账户发出的这句话开绿灯。它还难以辩析Kanye West的那些歌词。如果一句话里出现诸如“我那些南方的黑人兄弟最了解我/我觉得好像我和Taylor可能还有性关系/为啥啊,因为我让这个婊子出名了”这样的歌词,它很容易判断。可要是Kaye变着花样侮辱Taylor的话,它就摸不着头绪了,比如“你把你的冰箱大门敞开/有人就去里面取一块三明治” 。
Instagram公司的一大风险是,滤网会慢慢改变这个社交平台的环境。当然,Instagram平台以分享图片为主,可要是真知灼见和有深度的批评越来越少,这个平台会变成什么样?最有见地的观点不会总是那么阳光乐天、一团和气。正如大家经常注意到的,没有iPhone,Instagram不会存在。而苹果之父乔布斯就以一些可能滤网不会放行的言论闻名于世。Systrom试图打造的世界也许令人感觉不那么好,可能会觉得是经过净化的环境,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迪士尼乐园。
去年6月宣布推出过滤评论的产品时,Systrom发布了一张用字母组成一个心形的图片,用它来解释自己要做什么。他得到的回应大部分都是正面的,评论一片欢腾,众人纷纷高呼:“真了不起!!!!!!”、“(表情符:微笑、鲜花、OK)”、“好耶(表情符OK)”、“谢谢你!”、“太棒了!!!”
即使有批评的声音,也没干扰滤网推行。也有用户抱怨帖子没按发布时间排序了。还有人觉得清理评论这件事就不合常理。但包括注册名为futurestrader的用户在内,还有等少数读者一语道破和他们最息息相关的担忧:“Instagram和整个社交媒体都变得藏污纳垢,尽是一些恶意挑衅的帖子,这点我同意。可我希望,在审核那些有异见的评论和观点时,不会因为这种大环境收紧审查的尺度。”
硅谷审查原则——好坏标准是一个伪命题,或者说至少含糊不清。美国政府在宪法层面限制了公民个人的审查权,但私人平台没有这方面的限制。言论自由这一观念很早以前就是硅谷的核心关注点。第一代电脑程序员接受的黑客道德、宽松的行为准则促进了互联网信息自由流通。2009年,Facebook公司宣布,以“让世界更开放和联通”为公司使命。也是在这一年,伊朗爆发了被政府镇压的绿色革命,它也可以被称为Twitter革命。“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呈现网上的观点,因为我们相信,发声越多,言论才会越好。”Twitter公司的一位创始元老Jason Goldman这样告诉我。2012年,Twitter公司的一位高管称其平台为“言论自由的党派、自由言论的喉舌”。
在Twitter公司成长的年代,人们还在追求天真的理想主义。创立Twitter公司的一群年轻人并不懂得性别歧视的水有多深,甚至可能不知道,有人顶着一个简单的网上身份,内心潜藏着法西斯主义等危险思想。当时,自由言论的拥趸渴望打倒独裁。而今,高呼言论自由的人要求得到权力大放种族主义的厥词,却又不愿被人斥为种族主义分子。
因此,在互联网公司,言论自由的定义已经转变。Facebook公司曾猜测,网站新闻推送里的一些虚假报道虽然某种程度上也算自由言论,但可能成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幕后推手。同样在去年6月,Facebook修改了公司使命宣言,这可能不是巧合。如今,Facebook公司希望“让人们又建立社群的权力,让世界更亲密团结。”Facebook公司最初的使命犹如出自美国第四届总统、国父之一麦迪逊之口。现在这个版本更像一条可口可乐的广告词。
对Systrom来说,道理很简单:言论自由不代表可以自由践踏别人的言论。他的网络不是向公众开放的广场,是人们可以选择是否使用的平台。被Instagram公司言论不够自由的质疑逼急了,他会反问:“是不是言论自由仅仅是某个人的自由?” 同样面对言论自由的疑问,Jackson Colaco的回答更犀利:“如果一个平台散发的毒性已经严重到用户都不想发一条评论,甚至不愿意分享一个观点,实际上就是威胁到他们表达。”
但是,Colaco的话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: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限制言论有助于大家表达?什么时候少一点限制更好,什么时候限制少了还适得其反?要答得上这些问题可得花些功夫。Systrom选择把它们搁在一边,指出Instagram其实只瞄准了非常恶劣的评论。他说:“我们说的是最差的那5%的评论。就像那种穷凶极恶的坏蛋。我认为,我们不会试图在灰色地带游走。”
#p#副标题#e##p#分页标题#e#
十年前,Tristan Harris和Mike Krieger都在斯坦福大学闻名业界的说服技术实验室求学,学习技术怎样决定人类的行为。两个人一道捣鼓了一款名为Send the Sunshine的应用,它的图标像用Crayola马克笔草草画的一幅素描,Instagram现在也是这种画风。那款应用鼓励阳光灿烂地带的用户给所在地天气阴郁的朋友发照片。
Harris为谷歌效力多年,现在经营一家名为Time Well Spent的非营利组织,在那家机构发动了一场针对社交媒体的战争。为此他选择的武器是传统的新闻报道。当《大西洋月刊》的一篇特写称他“让硅谷最为靠近良知”之后,他开始备受关注。他先是上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《60分钟》,然后又接受了畅销书作家Sam Harris的热门播客采访,渐渐声名远扬。Harris对我说,那些大牌科技公司“所做的无非是增加用户投入度,‘投入度’可以用‘上瘾’替代,两个词实质上是一个意思。”
Harris与人合作开发了一款叫Moment的应用。它衡量用户在其他手机应用上耗费了多少时间,然后询问用户是否乐意那样花时间。Moment的调查显示,99%的受访者都乐意把时间花在谷歌日历应用上,96%的受访者对花时间使用交通导航应用Waze感到满意。但半数以上的受访用户并不乐于在Instagram上投入时间。他们平均每天约有54分钟耗在Instagram上。用户对Facebook公司的反馈更差。Facebook成为用户认为最不该花时间的三大应用之一,嫌弃程度仅次于同志社交应用Grindr和手游Candy Crush Saga。
我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了Harris,没等我把Harris的相关话题说完,Systrom就笑起来,反驳批评Instagram的观点。“不好意思,我笑只是因为我觉得,要是以为人人都试图设计一种让用户上瘾的邪恶东西,这样的看法太过牵强。我们试着为人们解决问题,假如这就代表他们喜欢用我们的产品,我觉得我们做得很棒。”
从本质上说,Systrom和同样毕业于斯坦福的Harris有一个共同点,他们都认为,人运用技术的方式可能很不健康。这是很重要的认识。两人的区别在于,Harris希望硅谷的企业“不再以投入度为目的绑架用户的思想。”Systrom则想让这种投入度更阳光。
去年6月推出评论滤网以后,Systrom开始着手一项相关的工作:提高用户发帖评论的质量。Systrom不会透露他究竟要怎样衡量评论的质量,但那种质量的变化大概会类似Instagram公司改变帖子的类别,将分类依据由发贴时间变为帖子的相关性。采用这种方式是为了加快催生所谓的模仿效应。也就是说,当用户发现别人口中尽是诗情画意,自己也会出口成章。倘若当真产生这样的效应,身为评估者,戴头巾的姑娘和穿Lincecum球衣的小伙可能很快就得把注意力放在新鲜事物上了。
Systrom志在高远,他的抱负不仅仅是修补Instagram平台的漏洞。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清理自己运营的平台。但在全国上下对话戾气都越来越重的今天,Systrom还希望向其他互联网公司做出榜样,向他们展示,网络并非不可避免地释放毒害。“也许试图向别的公司传递一种这是当务之急的信号,要开始全国、全球范围的对话,因为我们都应该拥有能带来安全感、兼收并蓄的网络社区。这么做既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,也是为了家人朋友着想,”他说,“我相信会成功。”
我问Systrom,他的终极目标是不是让Instagram平台变得更好,或者含蓄一点说,让人类变得更好,他否认了:“实际上我觉得是让互联网更美好。”
让互联网更安静、更和善是不是代表互联网变得更好呢?或许是,评论经过彻底过滤以后,Instagram公司不会打倒独裁,甚至可能趣味性也减少了很多。毕竟,看到Taylor Swift精心安排的夏夜晚礼服秀被一群绿莹莹的蛇形表情符破坏,吃瓜群众也会觉得挺有意思。这年头要说互联网不该变得更刻薄,还是难以找到支持的理由,在特朗普这种简直以Twitter治国的总统当政时期、在很多青少年都用一种社交服务的时候更难自圆其说。
滤网上线不久Instagram公司传出的一条噩耗可能已经成为上述观点的佐证。今年7月中旬,Instagram公司的一位高级设计师、Systrom的密友Joy-Vincent Niemantsverdriet在游泳时发生意外,英年早逝。Systrom悲痛欲绝,在几次员工大会上公开痛哭失声。Instagram多数时候呈现的都是人们梦境一般的生活,看上去比我们真实的人生更美好。可这个世界有一种方法能击溃我们在自己周围筑起的保护罩。好友去世不到一周,Systrom为他在Instagram上发了一条哀悼的帖子:“Joy-Vincent是一切Instagram精神的化身。他技艺高超,与人为善不计回报,怀着好奇观察世界。”
不知是因为滤网发挥作用,还是因为哪怕在网上,人有时也都有同理心,Systrom的这条帖子发出头几天里没有收到一条嘲讽或是挖苦的评语。评论者回以同情、悲伤,甚至精辟的见解,谁都没有叫嚣着贬低别人。